布料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上涨,直到累积至当年10月份,有些下游商家难以负担高企的成本,开始悄然涨价。春节过后,新一轮布料涨价潮来势汹汹,下游商家普遍提价。
春暖花开,春装进入销售旺季。不过,随着上游面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今年的春装可能比往年更贵了。不止春装,对面料需求巨大的家纺行业更是如此。
“布料价格上调3毛/米,敬请谅解。”新年过后,从事家纺生意的金羽已经不止一次地接到布料公司的涨价通知。
金羽在朋友圈吐槽此事,并配了两张纺织品原料价格走势图。图片显示,纺织品原材料价格自2016年开始满盘飘红,并逐渐传导到家纺行业终端。金羽发文时用一张哭脸表达了他的心情。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内的多家商户,这个位于“华夏绣品第一镇”的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的家纺城,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里成千上万户经营者。
多位家纺公司负责人回忆,布料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上涨,持续小幅提价致下游盈利承压。累积至当年10月份,有些下游商家难以负担高企的成本,开始悄然涨价。今年春节过后,新一轮布料涨价潮来势汹汹,下游商家普遍提价。
下游:春节后普遍提价
南通柏丽雅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年流水达到两三千万人民币、员工数达30人的酒店类床上用品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顾权在春节进货时就遭遇了布料商的大幅涨价。
“春节的时候我们要购入两种尺寸的喷气贡缎共4万多米,进价分别为13.9元/米和15.2元/米。当时要求现金交易,60万很快就划给对方。第二天再去进货时,对方已暂不报价。第三天价格就各自上调了1.3元/米。”顾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除了承担上涨的原料成本,下游商家更害怕的是拿不到货,作为产业链下游,他们显得十分被动。
“布商在涨价之前一般会提前告知,但为了等待更好的市场行情,也不会放出太多货,我们进货都是要用‘抢’的,先到先得,而且不是你要多少货就能拿到多少。同时要求现金交易,对商家的资金考验较大。”南通芷蝶家纺的负责人蔡向阳说。
据他回忆,有一次为了拿货,甚至和几个商家一起骑着三轮电瓶车堵在布商厂房门口,等了很长时间才逼着对方放了点货出来。
蔡向阳虽然“抢”到了,但根据自己的实力,他只购买了能够生产6000套产品的原料数量,这批货让他在后续的涨价潮中维持了一段时间盈利。但卖光这批货之后,蔡向阳又得着急了。
“有些是在布料价格上涨之前就接下的单子,大概有4000-5000套,但我们给客户的出厂价没变,所以生产这部分单子其实已经不赚钱了,但没办法,还是要开工。”蔡向阳说。
蔡向阳的焦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行业里中小商家普遍的心态。
面对不断攀升的原料成本,涨价成了商家的无奈之举。2016年下半年以来,顾权的公司进行过两次提价,一次是在当年10月份后,提价1%-2%;一次是在春节后,一下子提了8%。
莱泰隆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徐慕真表示,今年春节以前,涨价的商家还在少数,担心涨价之后影响订单量,默默承担着高出的成本。但在春节之后,布料价格依旧走高,商家普遍提价。
溯源:棉花和化工价格助推
追溯整条产业链就会发现,受到去年以来大宗商品普涨的带动,纺织品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在涨价。今年春节之后,累积的成本因素已让下游不堪重负,必须向市场释放。
一般来说,布料的基本材料分为两大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前者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后者如涤纶、锦纶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涨价当然涤纶丝等也涨价。再加上环保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的限制等因素,人造棉等供需紧张,原材料一年高于一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棉花价格呈现低开高走的特点,2016年8月初开始暴涨,达到15105.4元/吨,同比增幅达到15%,之后缓慢增长。到2017年3月上旬,棉花价格达到15626.8元/吨,同比上涨27%。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分析,棉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2016年5月国储棉轮储前棉价下探为后期棉价上涨创造空间,相关产业链及大宗商品普涨助推并强化了棉价上涨效应。在棉价上涨推动下,纱价、布价跟涨,产业环节进行再补库,棉花、棉纱及棉布形成联动效应。
同时,纺织品生产环节的各种化工用品也在涨价。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种化学品为例,其中苯乙烯(基础原料)、聚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丙烯(无纺布)、纯苯(染料)、涤纶长丝(化纤)均与纺织品生产相关,同样呈现上涨之势,涨幅在6%-61%之间。
其中,涤纶长丝作为化学纤维的重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出现在2016年10月下旬,12月中旬就突破9000元/吨。近期价格有所回落,2017年3月上旬价格为8837.5元/吨,但同比涨幅仍然达到19%。
后市:商家预期成本持续高企
据蔡向阳介绍,全棉面料从2016年9月初开始涨价,化纤面料从2016年11月中旬开始涨价。与原料相比,中游布料行业的涨价潮延迟了有1个月。而与中游布料相比,下游提价又延后了一段时间。
面对春节后的布料价格飞涨,顾权认为是之前布料上涨价格一直不及棉花上涨,导致坯布行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本,但是下游对坯布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导致出现的报复性上涨。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纱、布、蚕丝及交织机织物这三类产品月产量不但没有下降,还在当年10月之后出现小幅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进货仍然需要“抢”,说明中游到下游这一环节仍然“供不应求”,但这部分需求很多都是布料涨价激发的。由于布商的提前通知,商户必然会大量囤货,购买比实际需求更多的货物,这种囤货行为直接导致市场中的货物供应紧缺。
徐慕真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布料后续再次出现涨价,原本他们一般只囤一个月的货,这次囤了3个月。此举带来的好处是,实际上他们未在后续的布料涨价中蒙受损失,也就没有提价。
本轮家纺行业涨价的逻辑在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造成中游布商被动涨价,下游对布料需求旺盛以及囤货反过来支撑了布商涨价空间,而没有那么多囤货的中小商家最终因布商涨价幅度超出自身承受范围,被迫跟涨。
此前一直不敢涨价的蔡向阳近日也开始提价,他告诉记者:“马上将步入家纺用品市场的淡季,即便提价也不会影响太多订单,客户反应会小一些。而且周围商家已普遍提价,对消费者来说购买谁家产品差别不大。”
家纺用品是否会再进一步提价?更深层的逻辑恐怕还是供求关系。徐慕真告诉记者一个市场的新动向:“那些提价的商家有些开始卖不动货,购入布料也变少,布料价格开始出现了小幅回落。”
上述接受采访的商家均认为,今年家纺用品市场仍然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生产端成本的上扬短时间内无法逆转,以及受销售端价格接受度的影响,各厂家的涨价幅度不会太大,毕竟涨价还是会流失一定的市场份额。
更多>>
【注】 发表评论需遵守以下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