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想及时把握流变的教学问题,要想从容地面对变化不居的教学情境,要想在充满矛盾的教学实践中有享受创造的乐趣,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教学智慧。而教师的教学智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仅仅通过理论学习与机械的教学实践就可以获得,它的生成离不开教师在实践中的研究和在研究中的反思。 既然教学智慧是教师对教学情境和教学结果的深透理解与把握,那么,教学智慧最可靠、最直接的源泉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研究。而教学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和反思的过程。
研究是需要学习的。研究从问题开始,而所研究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所难以吃透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是貌似清楚而又难以解决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在自己的经验中转圈圈,老是守着先前成功的做法不放,那么很有可能会陷入井蛙的困境。假如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认真学一学他山之石,读一读好象不直接相关的思想、理论,那么在无意间会拓展思路,产生触类旁通的感受。 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是一种指向实践的研究,问题从实践中来,问题的解决直接是为了改进实践,教师也是边实践边做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实践者,其所做的研究就是实践,其所做的实践即是研究,也即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假如把研究与实践当做两件事,不仅屈解了实践研究的本义,也无疑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且也使研究的结果不能为实践所用。 研究是离不开反思的。
没有反思的研究很难说是真正的研究。虽然缺乏反思精神,似乎也可以将研究进行到底,也能够得出若干的认识和结论,但很难说这些认识和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是真知灼见,是一种比较全面而又不失深刻的见解。也许,缺乏反思的研究是很难避免盲人摸象的尴尬的境地的。因为,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总结,而是一个扬与弃并举的批判性思考过程。而要做到深刻的反思,则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具备否定自我的勇气,需要养成一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技能.
更多>>
【注】 发表评论需遵守以下条例:
|